< >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学院章程
    • 发展规划
    • 大事记
    • 领导关怀
    • 学院全景图
  • 机构设置
    • 党群部门
    • 行政处室
    • 教学单位
    • 附属机构
  • 人才培养
  • 党建工作
  • 招生就业
    • 招生信息网
    • 就业动态
  • 育人服务
  • 工业学校
  • 襄阳电大

首页 > 院系动态 > 正文

  • 院系动态

    智能制造学院开展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研讨

    -

    来源:智能制造学院     作者:左小勇

    发表日期:2021-03-18

    阅读次数:

    3月17日,智能制造学院对“智能制造与电气控制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讨,智能制造与电气控制专业群建设委员会成员湖北精金科技有限公司陶雄兵工程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研室主任杨关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研室主任梁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刘永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张振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孙振勇、机械基础教研室主任薛君等参加了研讨,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左小勇主持会议。

    H~%I4_1PUGCMJ9ER87VD592

    图1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研讨

    专家们指出,智能制造与电气控制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符合本专业群岗位能力培养,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

    一、深化“双元合作、协同育人”机制

    深化与西门子、贽丰等国内外知名智能制造企业“双元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在校企共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智能制造实训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双方合作建立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承载湖北及襄阳地区相关制造产业升级急需的设备维护与装调、生产线升级改造、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等领域专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任务。建立一套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贯穿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聘请企业技术工匠作为学生的技术导师,将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等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培养过程中。

    与西门子共同合作制定智能制造关键技术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合作共建智能制造实践基地,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置智能制造方向,共同开发智能制造“云端课堂”,合作构建具备诊断、评估、监控等功能的多维度考评体系,并与西门子合作建设机电一体化系统国际职业资格培训中心。

    二、双主体、三结合、四模块的人才培养体系

     图2双主体、三结合、四模块的人才培养体系

    依托华中科技大学襄阳研究院、华中数控、西门子、贽匠等合作企业,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通过“产学结合、研学结合、工学结合”的方式,按照人文素质、专业技能、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等4个模块,融教、学、做、练一体,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职场化教学模式,构建“校企双主体、三结合、四模块”人才培养模式(见图2),即学校、企业均是教育主体,“产学结合、研学结合、工学结合”共同培养人才,通过构建人文素质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岗位技能模块、创新创业模块等四个模块,将学生培养成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实施全方位、多元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实施“学研赛”三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构建以专业教学为基础,以应用技术研发项目为载体,以创新思维为引领的“学研赛”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研赛”三者相互融合,互为贯通。其中“学”是以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和生产性实训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侧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研”是通过项目开展科研,侧重培养学生的技术研发及团队协作等创新能力;“赛”是通过参与各类技能交流和竞赛,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参与应用技术类项目研究和各类竞赛,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无人机应用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实施基于“校中厂”环境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企业的技术工程师、产品、高端数控加工机床和相关工装量具等辅助设备,建设真实的生产性实训环境,由企业工程师结合具体数控加工零件产品对学徒进行一对一的实践指导。借鉴基于“校中厂”环境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与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与湖北贽丰机器人科技公司逐步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到2022年,完成第一批学生的培养。

    上一篇:交管学院开展法制讲座

    下一篇:以身正行 从“心”认知网络---智能制造学院书记系列谈话

    学院地址:襄阳市襄城区尹集东街66号  乘车路线:市内乘8路(或25路)公汽到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站   

    联系电话:0710-3353011  信访电话:0710—3353013  邮编:441021   鄂ICP备16005949号

    招生热线:0710-3069876  3069877  电子信箱:xyqczyzjc@163.com  网站管理: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8 XiangYang Auto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
    • 标识证书